深圳新聞網訊 (尋找鵬城最美教師系列采訪 記者 曹園芳)家長、學生、老師,身邊的人都在摸索寫作技巧,互聯網上千篇一律的寫作方法,究竟怎樣的寫作方式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在“應試”和人格發展雙重壓力下,學生如何寫出稱心如意,自我喜愛并擅長的作品?這無疑是個難題。帶著這樣的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赤灣學校語文組組長胡瑩的教學之路。
胡老師在課堂里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胡老師引用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的話和我說起教育的情懷,在這樣的情懷里,飽含著她為人師表的夢想——點燃心燈。“每一盞心燈的‘燈芯’會不一樣,有的很容易‘點燃’,有的卻很短很小,需要費勁心思。”
課堂上的孩子們被胡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逗樂
和每一位普通的老師一樣,胡老師做著普通又不普通的事情。課堂上的胡老師神采奕奕,幽默風趣,和學生討論著作文應該“把想寫的寫出來,好好說話,要用真實的文筆打動讀者的心,而不應堆砌文字。”在胡老師所教授過的學生中,有一個名叫唐熹的孩子,他在畢業一年多以后回想起胡老師,依然情深義重:胡老師對我影響很大,往大了說,沒她我可能至今都寫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往小了說,沒她我可能高考語文及不了格。
究竟是怎樣的一名學生會有如此深的感慨?對胡老師會有如此深情的思念?“唐熹這個孩子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他很喜歡古詩詞,愛寫小說。后來他和我說起那時的小創作算是苦中作樂,有點非主流,也感謝我尊重他的非主流創作。他的文章以抒情文字為主,但他寫的文章主題有時并不鮮明,這對于作文來說是致命的。”胡老師說起唐熹,似乎和他所經歷的一切如今仍歷歷在目。
學生朗讀作文佳品 和同學們一起鑒賞
針對文章主題不鮮明,胡老師認為,學生寫作時,應找準一個切入點,如描寫相遇、離別等,主旨鮮明地進行片段訓練,一點一滴地累積,加上平時經典閱讀時的摘錄,同學間習作的鑒賞,讓優秀經典片段和學生貼近生活的文字高度融合,學生因此寫出高分優良的作品,教師因此教出擅長融會貫通的學生。
胡老師和低年級孩子們
“寫作本身并無捷徑,它少不了閱讀量的支撐。”在胡老師的課堂里,“師生共讀一張圖”“師生同寫朋友圈”“師生共寫舌尖體、梨花體、甄嬛體、凡客體、陳歐體”……都成了習以為常的教學點滴,師生共同進步,一起成長。用胡老師的話說,“即使我50歲了,也不會和學生之間有代溝。”這是榜樣、導師的力量,亦是熱愛、享受教育的力量。
胡老師致學生家長:
世界自然基金會提出“地球一小時”,我也想向家長們倡議“親子共讀一小時”。因為再叛逆的孩子,都會渴望父母的關心,吃飯、聊天、談彼此喜歡的作品,每周周末抽出一小時為家庭共讀時間,讀讀文學作品,說說都喜歡的作家,談談最近發生過的一件事,孩子和家長思辨的過程,都是彼此成長的交集。
胡老師致年輕教師:
作為一名老師,勤奮好學是根本,尤其是年輕教師。只有站穩了講臺,才能在歷練中變得更加厚重,讀書、拜師、通曉大家理念,以致形成個人教學風格,無論是吟誦、古典詩詞還是作文,抑或閱讀,專研至少一個語文教學方向。
除此以外,緊跟時代的脈搏,走進學生,走進語文。
附胡老師學生唐熹寫的詞一首:
浪淘沙·恩師
添香邀紅袖,初遇人師。緣深緣淺未可知。寒窗為伴千百日,今為談資。
六月題金榜,幸能折枝。初心不改北奔馳。何時還鄉能相聚?學生甚思。
注:“尋找鵬城最美教師”人物風采展示大型公益活動已展示“鵬城最美教師”風采為主題,傳播正能量,弘揚人民教師“教書育人、愛崗敬業、勇于擔當”的高尚師德,樹立榜樣的力量,展示當代教師陽光美麗、無私奉獻的大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