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4年10月11日訊(記者 朱煒明 田志強 通訊員 王嬋)“人有不同的狀態,年輕時,要出去闖、要離開,每個人要有這樣的能力,才有勇氣去經歷人生的每個階段。”從廣告設計到播音主持,再到自由職業者,香港創作人歐陽應霽的人生軌跡顯得豐富多彩。
跨界自如的歐陽應霽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創新的精神,不知疲倦地探索著不同領域的交匯點,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場在身份變遷中的自我價值探尋之旅。
斜杠大叔的生活美學
“跨界”對歐陽應霽來說,不單是一個流行詞匯,更是一種內在的創作基因。他的每一次職業生涯角色變遷都充滿了未知,正是這些不確定因素,塑造了其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跡。
這種身份變遷并非偶然,而是隨著自我認知的深化和個人興趣的探索自然生發的結果。出生于創作世家的歐陽應霽,從小被父親的畫藝和母親的文學氣息熏陶。他回憶道:“小時候,我經常和家人一起外出,親近自然,這些經歷讓我懂得了如何尊重自然,熱愛生活。”耳濡目染之下,歐陽應霽很早就學會了獨立思考和勇于嘗試。
無論是漫畫家、文字創作者、設計師,還是美食家、旅行者,歐陽應霽總能在不同的角色之間切換自如,也能在不同領域之間找到共鳴,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遞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不過,歐陽應霽拒絕被稱為“生活家”或“生活美學家”,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懂得如何過自己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吸收新事物的過程,好奇心是推動我不斷向前的動力。”
翻看歐陽應霽的作品,撲面而來的是對生活的尊重與熱愛。比如《香港味道》系列作品,它不僅是食譜,更是對城市文化的一種記錄。又如香港元創方“味道圖書館”、北京“應霽半飽廚房”等飲食體驗活動空間,只要歐陽應霽參與其中,不論是設計、美食,還是旅行,他總是能夠從中找到連接點,并通過自己的創作將其展現出來。
在人間煙火里堅守責任
歐陽應霽認為工作不是單純的謀生手段,而是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在他看來,每次創作都是與觀眾溝通的過程,每個作品都應該承載著傳遞思想與情感的任務。
早先在電臺工作的日子里,前輩們告訴他,“Someone is listening”(有人在傾聽),這讓歐陽應霽意識到自己的職責遠不止對著麥克風講話那么簡單——背后有著無數聽眾的陪伴。因此,他總是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因為他深知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的生活產生影響。
歐陽應霽認為,創作人不僅需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有發現問題的眼光,因為創作不是孤立的行為,而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過程。通過觀察、整理、提煉,再到創作和呈現,歐陽應霽希望自己的每一份作品都能展現個人獨特的印記,卻又不會與社會大眾失去聯系。他覺得自己不是脫離世俗的藝術家,他只是個跟大家共同生活在這煙火人間的普通人。
無論是策劃飲食文化展覽,還是撰寫書籍、專欄文章,歐陽應霽始終致力于傳播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他相信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為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位于香港中環的“味道圖書館”正是他踐行信念的平臺,這是一個讓人放松的飲食體驗空間,也是一個自由開放的文化交流平臺,讓人們在這里品嘗到世界各地美味佳肴的同時,還能了解到其背后的趣味故事。
流動中尋找家的歸屬
從小在不同文化碰撞環境中成長的歐陽應霽,成年后頻繁地前往世界各地旅行,這些經歷讓他深刻地體會到,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至關重要,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是允許多種聲音存在的,并且能夠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觀點。
受多年旅行經歷的影響,歐陽應霽對“家”的理解,更像是一個隨著時間和經歷不斷變化的概念。無論是少年成長歷程,還是成年后職業生涯中的多次遷移,都讓他意識到,真正的歸屬感來自內心深處的安全感和認同感。他說,“家可以是旅途中的某個瞬間,也可以是心中那份對歸屬感的渴望。”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遷移作為人類的一種生存狀態變得越來越普遍,家也在不斷流動。歐陽應霽提倡將家視為“在路上”的理念,這意味著無論身處何方,只要能夠融入當地環境,建立起對所處之地的歸屬感,就能感受到家的溫暖。他鼓勵人們在接受新的環境和文化的同時,也要保持對“根”的認同,這種認同感可以幫助個體在面對不同文化沖擊時找到自己的位置。
正如他所說:“不走尋常路的時候,你就會走出自己的路。”歐陽應霽用自己大半生的經歷詮釋了這句話的意義。他的過往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生活的藝術家,只要我們愿意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勇敢向前,就能創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故事。
(視頻、圖片來源: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組委會《才知道》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