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胡文
以“光明·筑夢未來”為永久主題、“創想”“起航”“逐夢”為年度主題詞的首屆光明科學城論壇在完成為期兩天的會議議程后圓滿閉幕。本屆論壇采取1場主論壇+9場平行論壇+3場配套活動的形式,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學科領域,吸引國內外35名院士嘉賓和涵蓋“政產學研用資”超過3000人的多元主體齊聚一堂,共議科技前沿發展趨勢、共商創新引領責任使命。
2023年,是科學自我賦能,成就無時不在全球影響力的重要年份。以Chat 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時代,不打一聲招呼,席卷而來。與此同時,算力、算法等與科學及科技相關的專有名詞,一夜之間變成了通用名詞——這便是科學和科技的魅力。從這一點來說,無論是2018年深圳決心并開始建設光明科學城,還是繼而決定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高端交流平臺的光明科學城論壇,均可謂正逢其時。本屆論壇的年度主題詞——“創想”“起航”“逐夢”恰恰為2023年做了最好的注腳。如今回望,更為當年前瞻性的決策感到自豪。深圳,再一次站在了時代的風口。
開放交流是探索科學前沿的關鍵路徑。這是提升光明科學城集聚度、顯示度和影響力的關鍵所在。為此,深圳市委市政府決定每年上半年舉辦高水平的光明科學城論壇,旨在匯聚國內外高端智力資源,讓科技、教育和產業界精英人士充分交流,策源創新思想,攜手提升大灣區原始創新能級。為此,本次論壇設置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研討大會、生物成像設施與生物醫藥科技創新論壇、新材料科學論壇、第四屆工程生物創新大會、第三屆國際腦科學前沿與產業大會、新型科技信息服務支撐國家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戰略研究論壇、深港澳協同創新論壇、大科學裝置規劃建設運營創新論壇、光明科學城建設和發展論壇等9場活動。
光明區行政區域156.1平方公里,光明科學城規劃面積99平方公里,約占整個行政區2/3。這決定了,深圳必須將光明科學城和光明區是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建設和發展。
2018年4月深圳決定建設光明科學城,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正式批復同意以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片區為先行啟動區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五年來,深圳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為目標,舉全市之力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目前,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相繼落戶,其中2所大學校區或過渡校區正式啟用,9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所省重點實驗室、11個科研平臺加快推進。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逐步完善。包括光明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空間規劃綱要以及市政府關于支持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已經出臺實施,光明科學城發展促進條例即將出臺。光明科學城發展建設有限公司掛牌運作,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投、建、運、轉”機制建設邁出關鍵一步,光明科學城發展藍圖逐漸顯現。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深圳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等三大學科領域布局建設大科學裝置平臺。目前,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材料基因組設施將于今年投入使用。超算二期已開工建設。精準醫學影像、特殊環境材料等設施將于今年啟動建設。“鵬城云腦Ⅲ”列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學基礎設施規劃。
創新資源和創新載體進一步集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機構相繼入駐運營,中山大學·深圳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理工大學(籌)過渡校區正式啟用、永久校區加快建設。深圳醫學科學院(籌)正式掛牌成立,深圳醫學科學院及深圳灣實驗室永久院區一體化規劃建設穩步推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實現高水平運行。國家智能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正加緊向國家申報。國際科技信息中心上線科技文獻服務,國際最前沿六大數據庫已實現全市域覆蓋。
此外,落地在光明區的深圳科技館新館今年底即將完工,將成為全市科技創新成果展示、科技文化交流以及科普教育一個新地標。今年光明區還計劃打造10個課外實踐培訓基地。科學家谷、科學公園、科學城體育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國際人才街區等一大批具有科學元素的設施工程正在規劃建設。科學元素、資源要素在光明集聚,科學基因、科學精神亦在深圳持續生長。
光明科學城作為深圳全面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創新平臺,是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打造重要的國家戰略科技新力量的責任。
深圳不斷完善光明科學城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速匯聚國際一流的創新資源和創新載體。完全可以相信,通過本屆光明科學城論壇的舉辦,光明科學城可望迎來新智慧、新科技和新動能的強大注入,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提供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