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梁煖
“演員5次返場”“觀眾全體起立”“謝幕時長10分鐘”,4月7日晚,國家大劇院里掌聲久久不息,深圳出品的舞臺劇《詠春》用誠意滿滿的精彩演出,點燃全場觀眾的熱情。
舞劇《詠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出品,深圳歌劇舞劇院創排演出。舞劇將“詠春拳”和“香云紗”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元素融入舞蹈,用當代舞蹈語言活化傳統武術,彰顯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出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和時代氣質。該劇以一深圳劇組拍攝電影《詠春》為引,電影里的“葉師父”懷抱“詠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館街,只為開詠春的一扇門;舞臺上的片場中,劇組眾人同樣懷抱夢想奔赴山海,只為追尋心中那一束光……
一票難求,圈粉無數,《詠春》一出即在不少年輕人心里“封神”。今年年初,在B站跨年晚會上,13分鐘的舞劇《詠春》片段超前亮相,五大掌門聚首,舞蹈與武術之美一露鋒芒,就驚艷破圈,瀏覽破2億。刷屏全網、贊嘆不絕的口碑,酷炫的傳播與傳統文化雙向奔赴,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了雙非遺、雙線敘事的創新表達,以及傳統文化的滋養與“召喚”。
《詠春》因“英雄”而來,由“追光者”而展開,最終落在“理想”,與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脈相承。年輕的深圳,平均年齡只有32.5歲,光環里和光環外的人都在追光,一起歌詠春天。《詠春》劇中,熒幕上打出的“英雄站在光里,而我們,愿是那束光”字樣,勾出了很多觀眾的赤誠情懷,也擊中了很多“不被定義”的年輕人的心。
舞武融合,《詠春》以“深圳出品”致敬凡人英雄。觀念的變革與創意的力量,讓傳統文化以更火的方式、更新的內容進行傳播。在《詠春》中,主創團隊不斷探索,以舞蹈呼吁對廣東優秀文化保護、活化、傳承。“深圳設計”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香云紗”展現出新的生命色彩,亦讓舞劇《詠春》通過藝術的表達,為“詠春拳”“香云紗”賦予了全新的脈動。
從深圳到全國,《詠春》每演出一場,都贏得熱烈的反響。深圳是年輕的“創新之城”,也是魅力四射的“文化容器”。舞劇《詠春》,帶著時代的精神追求、審美風尚和文化的溫度,走向大眾,走向年輕人。傳統、歷史,不再是僵死的、呆板的,而是生動、鮮活的,富有創造性的,《詠春》讓年輕人與傳統文化更加親近,也迎來青年們的深情擁抱。
一直以來,身處時代聚光燈下的深圳,堅持把文化繁榮發展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讓高度的文化自覺成為深圳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高效運轉的風向標。讓傳統文化寫下創新注腳,對傳統文化懷珍重之心,在不斷創新之中不盲從,方能成就創作者的才情迸發,也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與文化責任。
深圳出品《詠春》強大的“破圈力”背后,我們期待更多文藝英才扎根深圳這片文化沃土,創作出更多具有“國際視野、中國氣派、深圳風格”的文藝精品,進一步探索深圳的文化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