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重陽節剛過,敬老尊老的話音剛落,馬上就有家庭倫理大戲上演了。廣東一對夫妻就將五名子女告上法院,要求支付贍養費。但兩個女兒稱,父母在她們年幼時未盡好教育、撫養義務,致使她們早早輟學,且對比起拮據的自己而言,二老有房產有存款,要求她們支付贍養費的請求不合理。
生兒育女到最后,不是“時間都去哪了”的脈脈溫情,而是對簿公堂的一地雞毛,任誰看了,都覺心酸。這個事情,仔細看起來,都是為了一個“錢”字。老人共育有五女一子,夫妻二人平時與兒子共同生活,因為一筆補償款,產生矛盾起了糾紛,五個女兒向法院提起訴訟,很簡單就是要分錢,兩位老人呢,也向法院提起贍養訴訟,要求五個女兒支付贍養費。法院的判決也很直接,作為子女的被告不能用補償款這個為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要依法支付贍養費。因錢起糾紛,又以原生家庭給自己幼年帶來不幸為由來拒絕支付贍養費,看不到年邁父母身患多種慢性疾病,沒有對父母的關愛,這屬于典型的過河拆橋,只能說,枉為子女。
子女贍養父母是法律明確規定的義務,只有少數情況發生子女可以不贍養父母,在本案中不成立。近幾年,原生家庭影響和父母育兒題材的影視劇越來越多,《喬家的兒女》中不負責任的老爸喬望祖,《都挺好》中的父親角色蘇大強等讓人印象深刻;也有惡性案件如吳謝宇弒母帶來的爭議,今天(10月15日),吳謝宇的親筆信曝光,稱“不甘以可恨可鄙罪人收場”,弒母性質之惡劣,程度之令人發指,給社會親子關系帶來了深刻的反思,后續如何,我們且拭目以待。
有作家曾說,所謂父母,就是漸行漸遠的目送,“老齡化”社會逐漸來臨,老人一旦生病,在醫院里關懷多還是冷漠多,完全取決于子女的良心。子女和父母之間的情感依賴正在變得疏離,2012年,修改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便將“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條文之中,指出“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這么多年過去了,依舊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養兒防老”的育兒觀念,似乎越來越不牢靠了。
不談感情和責任只談錢,贍養糾紛、金錢沖突頻發,法律是作為底線的存在,在底線之上,父母教育能力的提高、家人感情的羈絆、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才是避免人倫悲劇的根本。
文字:梁煖
主播:金洪竹
剪輯:戰旗
相關報道:
“照顧爺爺奶奶是應該的!”兒子去世27年后,老夫妻狀告孫子和前兒媳要求贍養
往期內容:
深網觀察 第501期|仿奢侈品皮帶引發風波:干部官員還需一根“公開牌”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