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專題】查看更多內容
如果你有心理分析需要,請告訴我們,這里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傳真:83911897,郵箱:xinwenbu@sznews.com)
“雙減”政策落地,不少家長拍手叫好,也有不少家長擔心作業量減了,輔導班不上了,復習訓練不夠,孩子的成績就沒保障了。其實“雙減”的目的是“減負增效”,讓素質教育得到實質性的推進,而不是減責任、減質量,這也對父母提出了更高要求。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家庭的熏陶。那么“雙減”之下父母如何做,才能為孩子成長爬坡提供充足的能量?我們聽聽心理咨詢師汪圓圓老師的看法。
“雙減”之下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培養五大能力:
一、自主學習能力。一個優秀的人必須具備終身成長的意識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具備這樣的特質。雙減前,孩子作業多,壓力大,每天奔波在學校與課外輔導班之間,往往造成學習態度消極被動。家長出錢孩子出力,看起來都很努力,最后感動的只是自己,所以這些屬于非有效努力。“雙減”后作業量減少,給了家長和孩子更多自助規劃空間,家長可以從激發孩子學習主動性、提升孩子內驅力入手,根據孩子特點來安排學習,避免大量盲目性、重復性作業,少而精,效率高。
二、自我探索能力。當孩子擁有更多的課余時間,就有機會去做更多嘗試,發現自己的天賦,知道自己熱愛什么,并把天賦和熱愛培養成獨特的優勢,構建分數之外的核心競爭力。未來世界是多元的,倡導每個生命綻放自己的獨特光彩,而非成為一概以分數論英雄的學習機器。
三、生活自理能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古訓告訴我們,一個人縱使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也要先從照顧自己的生活瑣事開始。以往孩子的學業負擔繁重時,父母往往在生活上給予全方位呵護,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唯恐耽誤學習時間。“雙減”之后,家長可以把注意力轉向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時間管理能力。過往孩子學習任務多,時間不夠用,總是被動執行家長和老師安排的日程表。家長抱怨孩子太慢、太磨蹭時,也忽略了給孩子制定的時間表是否符合他的發展水平。合理的生活作息都是有彈性的,要不斷按照孩子的需求和狀態進行調整的。“雙減”之下家長可以培養孩子從容面對自己的時間管理,找到自己成長的節奏。
五、感知幸福能力。“雙減”前父母因為孩子課內課外的學習任務比較重,加上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不知不覺就營造成了緊張的家庭氛圍。家人之間的互動也漸漸地變少了,甚至劍拔弩張,彼此怨恨。當孩子學業減輕,家庭氛圍的緊張感也會降低,這樣就有了更多時間彼此陪伴,從而創造更多的家庭“黃金時間”。
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身體健康、心態陽光、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用自己喜歡做、擅長做的事來服務他人和社會的未來公民,“雙減”給了我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做正確的事,有價值的事。家長要珍惜時間,陪伴孩子從容面對成長路上的挑戰,同時享受每個當下的風景。
制作:肖剛
主持、撰稿:劉婷
特約心理咨詢師:深圳仰和心科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心理咨詢師 汪圓圓
攝像:鄭曉鵬
剪輯:陳蘇雅
校審: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