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王俞
從古至今,大海都是文人墨客熱衷于謳歌的主題,有許多美好的詞匯和詩句也都是因海而生。一提起大海,我們會想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會浮現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境,會翻涌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豁達,會激蕩起“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
海洋蘊生萬物,寬廣遼闊;海洋包容沉浮,澎湃深沉。對于大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向往。海面上吹來的每一陣咸濕的風,都蘊含著大海自由無羈的基因;沙灘上拍起的每一朵浪花,都會讓人激蕩起一股一往無前的力量。海洋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她孕育和守護萬千物種,為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海洋生物多樣性,不僅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維持者,也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2021年6月8日是第十三個“世界海洋日”,也是第十四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然而,增強全民海洋意識的工作,卻不能只限于“世界海洋日”這一天。
近幾年,冰川融化,氣候變暖,過度捕撈,海洋污染,都在破壞著海洋的環境與資源。海洋,就像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人們鐘愛海鮮的美味,卻又不惜過度捕撈、涸澤而漁;熱愛在閃著細細金光的沙灘曬太陽、漫步,卻對看上去其貌不揚的灘涂的生態價值知之甚微;熱愛海洋生物的神秘多彩,卻又有意無意制造了大量令海洋生物陷于生存困境的垃圾……
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10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去年超15億個口罩流入海洋,需400多年才能分解;每年經各種途徑入海的石油約600余萬噸……海洋無法發聲,但不代表這一切從未發生。網絡中頻繁出現“海龜身上纏著漁網”“鯨魚的胃里發現垃圾”、“海牛把塑料當成了美食”這些真實而又揪心的畫面,令人觸目驚心。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生命從海洋開始,保護海洋從你我開始,作為地球上的一員,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保護海洋,要從身邊小事做起。用環保袋代替塑料袋,盡可能減少使用塑料制品,大海中的“白色污染”將會進一步緩解;拒絕捕殺及消費珍稀海洋生物,海洋里的生物就多了一份活命的機會;節約能源低碳生活,人與自然將會更加和諧!
碧海銀灘也是綠水青山,美麗的中國離不開美麗的海洋。深圳是一座與海相伴的城市,臨海而生,憑海而興,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按照十四五規劃目標,我國將推出以“水清灘凈、岸綠灣美、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為目標的美麗海灣行動。作為“華夏南大門、邊陲風景線”,在“建設海洋強國”和“雙區驅動”“雙區疊加”的背景下,深圳承擔了黨和國家賦予的重大使命任務,正努力打造海洋經濟發展的高地、海洋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海洋國際交流合作的先鋒地。
現在,越來越多的深圳市民,通過豐富精彩的海洋系列宣傳活動,加入到了關心海洋、認識海洋、保護海洋的隊伍中去。你看,在治水部門和全體市民的努力下,深圳的大小入海河流,開始變得水清岸綠;在深圳灣畔,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到了“凈岸”行動中,把擱淺在海邊的垃拾起、歸類;在志愿者的培育和呵護下,大鵬灣的珊瑚開始產卵了,如蒲公英的種子在海底“開枝散葉”……他們奮戰在深圳260公里海岸線的碧海長灘,用辛勤的汗水共同守護這片藍色海洋!
其實,在我們心中,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那片海,椰影婆娑、浪濤拍岸,海鷗飛翔……讓我們共同關注海洋污染問題、一起守護這片深藍,一起踐行綠色環保理念,助力海洋保護事業,共同推進海洋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