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小鎮特里爾。
時光回溯到200年前,那時還沒有德國這個國家,伊利諾州剛成為美國第21個州,機器開始得到大規模應用......
馬克思說,“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造出這樣的人物來。”而他自己就是那個時代所造就的偉大人物。
馬克思(圖片來源:新華網)
超級學霸
馬克思出生在小鎮上的一個富裕家庭,不但生活優渥,父母思想也十分開明。中學畢業后,馬克思先在波恩大學學習一年,隨后進入柏林大學。當時,柏林大學在整個歐洲都是響當當的名校,甚至可以說是世界學術的中心,而且還有叔本華、黑格爾等一眾杰出校友的光環加持。
但哪怕是在藏龍臥虎的柏林大學,馬克思也是一個公認的超級學霸。他用幾個月的時間就能讀懂其他人要花十年時間才能讀完的黑格爾的全部著作,23歲就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但有時候,就怕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即使有此等天賦,學霸馬克思還經常通宵達旦地學習,甚至一度因為身體“硬件”跟不上“軟件”更新速度,過度勞累而生病住院。
年輕主編
博士畢業后一般都會選擇到各高校當“青椒”(高校青年教師),一邊執教一邊從事科研工作。和現在的博士研究生一樣,年輕博士馬克思也計劃著去耶拿大學踏踏實實當個“青椒”,結果卻因為種種波折未能如愿。于是,馬克思不得不懷揣著簡歷,去參加校園雙選會。就這樣,馬克思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成為《萊茵報》的一名編輯,正式踏入媒體行業。
職場小白馬克思很快就憑借自己的才華榮升為《萊茵報》的主編,此時他只有24歲。但因為他的針砭時弊的文風得罪了當時的利益集團,招來了很多麻煩,所以馬克思在1843年辭去了主編的工作。隨后,與燕妮完婚的他“跳槽”去了法國的《德法年鑒》擔任主編。
馬克思與妻子燕妮(圖片來源:新華網)
結交在相知
“結交在相知,何必骨肉親?”馬克思與恩格斯的革命友誼完美地詮釋了這句古詩的含義。在法國,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見如故,而且兩個人的思想驚人得一致,遂成為好朋友,決定一起干一番大事業。這兩位青年學者先后合著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兩本書,前者在德國知識界引起了轟動,后者則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真正誕生。兩人寫的《共產黨宣言》更是點燃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火焰,此時,馬克思剛剛30歲,恩格斯只有28歲。如果馬克思生活在今天,那么他和恩格斯一定會成為暢銷書界的“當紅炸子雞”,而且二人還是事業上的好拍檔、生活里的好哥們。后來,在馬克思窮困之時,正是恩格斯一次次匯款幫他渡過難關,也是恩格斯花盡余生精力整理和出版了馬克思的《資本論》。盡管《共產黨宣言》是二人共同寫成的,但恩格斯堅持馬克思在其中貢獻了基本的指導思想,應當用馬克思的名字來命名這種新思想。
馬克思與恩格斯(圖片來源:新華網)
“倫敦男子圖鑒”
如果馬克思生活在今天,恐怕也免不了要經歷中年危機。剛過而立之年的馬克思,不但創業失敗,還因其革命觀點被比利時、普魯士驅逐出境,成為“世界公民”。馬克思攜家庭不得不輾轉來到倫敦,開始了自己的“西漂”生活,上演了一幕“倫敦男子圖鑒”。
雖然馬克思既是猶太人又是金牛座,但他卻一點不善于經營,所以,未能像電視劇的主人公那樣事業蒸蒸日上。在倫敦,買不起房的馬克思只好住在貧民窟,不但要面對高額的房租、催錢的房東,還要想辦法養家戶口。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中,馬克思七個子女中的四個都先后夭折,而馬克思不得不借錢安葬死去的女兒。
哪怕生活窘迫到了這樣的境地,馬克思也沒有被殘酷的現狀擊垮,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并保持著學習和研究的熱情。正是在這一時期,馬克思完成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巔峰之作《資本論》。
馬克思在寫作(圖片來源:新華網)
從富家子弟、青年才俊、報社主編的人生贏家到流亡倫敦、舉債度日的落魄生活,或許有人會認為,馬克思將人生的一手好牌全都“打爛了”。
但不要忘記,馬克思在17歲時就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人類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永恒地存在,并發揮作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馬克思手稿(圖片來源:新華網)
1883年,被后世譽為“千年思想家”馬克思在倫敦溘然長逝。
哲人其萎,思想長存。“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這就是馬克思。